close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孩子講話說不清楚,該怎麼幫他?
你家寶寶現在的說話表達力應該還不錯吧?只不過,在語言學習的發展過程,這階段孩子很容易出現一些發音不清楚、說不出來、甚至結巴的現象,其實,這些都是正常的發展,父母無須過份擔心,不過,我們仍有一些觀念上、處理技巧上的重要作法,可以讓我們安心的陪伴孩子順利度過學說話的種種歷程。以下,我們整理出2-3歲的幼兒學說話常見的現象Q&A,幫助爸媽更瞭解自己的寶貝。

Q1:孩子說話可以對答如流,但捲舌音(ㄓㄔㄕㄖ)發得不清楚,有需要馬上糾正嗎?

A:
2歲半孩子的表達能力,大多處在「多字期」,也就是只會運用2~3個詞彙來表達意思,還沒辦法將一個句子說得很正確,2歲半的孩子如果能夠應對如流,就已經是很不錯的表現了!

很多父母一直擔憂發音的問題,其實語音的學習不必操之過急,只要隨著孩子的發展適時引導,就會有所進展。根據研究發現,3歲半至4歲的孩子才能將大部分的語音發得正確,唯獨捲舌音因為發音方式困難、不易區辦,大約要到6歲以後才能正確發音。2歲半的孩子說錯音或發音不正確,是很自然的現象,不需要急著馬上糾正孩子。建議爸媽可以和孩子共玩一些語言遊戲,例如《玩出語言力》一書中,就包含多種語言遊戲,只要每天和孩子多多互動,就能促進發音能力的學習。


Q2:為何孩子看起來急著想說話,卻又吞吞吐吐、講不出來,還會有結巴的情況?

A:
剛學說話的小小孩,通常是將自己的需求、感受、與當時的情境連結,來認識詞彙以及用法;他可能同時用「杯杯」表示口渴、肚子餓、我想玩這個杯子。隨著發展,孩子慢慢能夠分辨,有時「狗狗」可以指蹲著的、站著的所有的狗,有時又必須用「叔叔的那隻小狗狗」才能表明所指的特定目標。當寶寶漸漸可以說完一個句子、準確表達想法的時候,就容易會有吞吞吐吐、急於表達卻又說不出來、或是出現講話結巴的情形,這是因為孩子的詞彙還不夠多、心裡卻急著要表達,當口頭表達能力跟不上腦海中想要表達時,就容易出現上述這些問題。

所以,爸媽可以鼓勵孩子慢慢想、慢慢說,把話說完,並給他一些小線索,或輕輕重複他說的,但並不是幫孩子把話說完喔!只要能減少造成孩子緊張的因素、並耐心引導,就能有效幫助他改善。例如:孩子說話時,避免打斷他,讓他有足夠的時間表達意思,產生說話的信心;更不要用嚴厲、不耐煩的表情糾正他,要求他把說不好的地方再說一次;我們也不要強迫孩子在眾人面前練習說話的膽量及能力;或是,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在說話前先想好要說些什麼,以減緩孩子的緊張。

孩子在2~5歲之間,大約有5%會出現口吃的現象,但是每個孩子口吃持續的時間不一樣長,有2/5的孩子會持續一、兩個月之後就自然地消失,另外2/5的孩子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,有時達一、兩年之久才漸漸消失,雖然會讓爸媽非常焦急,但這些現象也還算是正常的發展歷程。只有1/5口吃的孩子會持續到成人階段。因此,請爸媽多觀察孩子,若有以下現象,儘早找小兒復健科、神經科或心智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。
●在對話中,出現語句重複或不流利的情形佔10%以上。
●語音常重複三次以上,如:我我我……,或加上不必要的音,使句子不連貫。
●說話時,常會做出甩頭、聳肩、頓足等怪異動作。
●幼兒會感覺到說話時的挫折,而出現逃避說話的現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en 的頭像
    alen

    ☆*:.。. o(≧▽≦)o .。.:鬼靈精怪小老虎和他的媽咪☆*☆*

    a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