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 

《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》:林奐均/著   許惠珺/譯 (推薦指數★★★★★)

 

     阿銘從出生後到滿六個月的那半年期間,我跟娘親倆人實在都沒辦法好好的睡上一覺,一來是因為小弟他每二至三小時就要起來喝奶一次,二來是由於自己用瓶餵的方式來餵母奶,所以每隔四到五小時就要讓腫脹的雙峰排空一次,三更半夜起床擠奶對我來說是例行公事。好在因為有娘親幫忙分擔的關係,所以每到就寢時間我們就一人負責溫奶、餵奶、照顧阿銘,一人負責當乳牛從事母乳製造業,這樣各司其職、分工合作下,才得以撐過那段阿銘需要夜奶的非常時期。


 

        看到百歲醫師在書裡用充滿紀律的方式來訓練新生兒的生活作息,老實說我十分的欣賞與羨慕,父母若用堅持一貫的做法來照顧寶寶,相信他很快的就能明白 (適應? )何時該吃、何時該睡,是沒得商量的餘地,雖然這和以前的作法寶寶一哭就餵奶的方式大不相同,但這樣訓練出來的寶寶卻似乎比較可以讓新手爸媽們氣定神閒、從容不迫的維持正常生活,寶寶的紀律若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好好的培養,相信在這樣被要求下的孩子將來長大後也會是個性情穩定、講理易溝通的乖小孩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本書裡提供了很多照顧新生兒的方法,首要的第一步就是為寶寶訂定作息時間表,努力遵行「餵奶—玩耍—睡覺」的循環模式,這樣的循環可以讓寶寶在吃飽覺得滿足時,小玩一陣子覺得累了之後再上床睡覺,醒來之後又剛好空腹準備吃奶。但有些人是採用「餵奶—睡覺—玩耍」的模式,這樣的寶寶不但不能玩得開心,還可能因為醒來時呈現半飢餓、半疲倦的狀態而更容易哭鬧不休,這時媽媽就很容易在寶寶尚未空腹的情況下餵奶,導致寶寶養成整天都在吃點心的壞習慣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書裡對於訓練寶寶一覺到天明的做法也相當有一套,百歲醫師採用的方法是白天每四小時餵一次奶,晚上十點最後一次餵奶之後,幫寶寶拍嗝、換尿布、確定寶寶很好、床也沒問題,就讓寶寶上床睡覺,接下來就不要再抱寶寶起來,也不要再餵奶,等到明天早上六點再餵奶。作者稍微修改了百歲醫師的做法,採用循序漸進的讓寶寶哭,第一天在寶寶半夜哭了十分鐘後再抱他吃奶,第二天至少讓寶寶哭十五分鐘後再抱他吃奶,第三天、第四天再隨之而延長等候的時間,這樣幾週的訓練過後,寶寶哭到後來會再度睡著,每天晚上就可以達到連續睡七、八小時一覺到天亮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百歲醫師特別強調「今天不讓寶寶哭,寶寶明天就會讓妳哭」,哭對寶寶來說是很正常,而且哭對寶寶有益處,所以千萬不要想盡辦法讓寶寶不哭。每次哭鬧就得到注意的寶寶,會變得需索無度,不容易得到滿足,不討人喜歡。而那些無法用哭鬧得到注意的孩子,反而很快樂,容易滿足,討人喜歡,也比較能信任父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看了一些育兒書之後,讓我對於帶小孩有些進一步的想法,之前我常覺得自己在當媽這方面還真是個「肉腳」、不折不扣的「偽全職媽媽」,因為打從生產完後我就跟學校請了育嬰假,雖然每天不用上班在家專心帶小孩,但卻還要娘親隨伺在側的幫忙看頭顧尾,比起那些一人獨當一面的全職媽媽,我還真是汗顏,每當有人帶著同情的眼光對著我說:「全職媽媽很辛苦喔!」我都很心虛的不知該如何接話是好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en 的頭像
    alen

    ☆*:.。. o(≧▽≦)o .。.:鬼靈精怪小老虎和他的媽咪☆*☆*

    a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